央廣網北京8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。120年前,也就是1894年8月1號,中日正式宣戰,從此改變了中日兩國的命運並影響了世界格局。從本月1號開始,中國之聲聯合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推出50集專欄節目《真實甲午》,以1894、1954、2014三個甲午年為歷史坐標,通過每個節點前後的海軍之變和國運之變,揭開歷史的真實細節,追問中國戰敗的真實原因,探求中國在海軍、海權、海洋的主張和思路。今天為您播出《真實甲午》第四集——魏源為何成為“眾矢之的”?
  1841年,在禁煙中被革職充軍伊犁的林則徐。在流放途中見到了老朋友魏源,他把在廣州收集翻譯的《四洲志》、《澳門月報》、《粵東奏稿》交給他,希望他編撰介紹西方情況的著作,魏源受托後在1842年7月至12月,以極快的速度分別寫成了《聖武記》和《海國圖志》,前者回顧清朝開國以來的主要戰役,期待尋求繁榮與衰落的原因,而《海國圖志》則是中國第一部介紹世界的著作。書中概括的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,正是源自林則徐。
  那麼如何師夷長技呢?魏源給出的答案是一戰船、二火器、三養兵練兵之法。這實際上幾乎涵蓋了近代海軍建設的全部內容。戰船和火器是近代海軍的主要標誌。魏源提出初期以向外國購買為好,而後再“設法自造”。為此,他在書中收集了大量西洋船炮圖紙。他特別指出,要建造一支百艘戰艦、10艘輪船和3萬水兵的艦隊,使它具備在外海作戰的能力。魏源甚至提出:人們只知船炮為西人長技,然而西人之長不僅僅是船炮。他已經朦朦朧朧感覺到西方海軍之強的背後有一種制度的支持。在這一點上,顯然魏源已經超過了林則徐的思想:不僅提出要建,而且提出了怎麼建。
  《海國圖志》是魏源在很短的時間內編輯完成的。他因此曾經因為資料短缺而到處托人求人。他並不知道,當時的北京就有他急需的大批圖書。這些圖書都是1845年俄國政府贈給清政府的,共有圖書355種800多冊。內容包括有當時的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、科學、技術、地理等等,僅地圖就有22幅。清政府負責對外交往的衙門理藩院在收到這批書後,僅翻譯出了書名就放入大庫。後來有人看到這批圖書感慨說道:如果當年能拿這些書作參考,必能對建設海防、保衛海疆有所裨益。
  魏源沒能看到這些書籍。當人們知道他編書缺乏資料的消息後,紛紛出手相助,有的人複製地圖給他,還有的人將在臺灣俘虜的英軍所畫英國地圖寄給他用。魏源在朋友的鼓勵下,僅半年就完成《海國圖志》50捲,後來又花4年時間擴充到100捲。
  然而像魏源這樣編《海國圖志》曾被視為大逆不道,晚清社會部分人認為“知夷”本身就是罪過,“堂堂天朝”豈能去瞭解那些“蠻夷之邦”?魏源因此甚至不得不對為“制夷”而“知夷”百般辯解。僅僅“知夷”尚且如此,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的策略則必然遭到更加嚴厲譴責。在當時被認為是“潰夷夏之防”,甚至是“以夷變夏”的違禁背俗之作、驚世駭俗之論,受到時論的猛烈抨擊,成為“眾矢之的”。在這種道德嚴責面前,林、魏的“師夷”之說大家避而不談。道光皇帝也似乎忘了夷人的可恨之處。天朝大夢又重新經歷了20年的時間。林、魏的思想真的無人“識貨”嗎?為什麼日本人對《海國圖志》這樣感興趣呢?
  明天同一時間,請聽《真實甲午》第五集《叫醒服務——日本起床,中國仍睡!》  (原標題:《真實甲午》第四集:魏源為何成為“眾矢之的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r36hrzl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